不要买基金

shellc 2023-10-11

tags: 投资 

投基金真是个又难,又高风险的事情。

国内的公募基金经理快成了一个人人喊打的高危人群,而两年前他/她们还是基民口中的男神、女神。基民对基金经理的疯狂感情一度堪比饭圈,基金公司也是像打造流量明星一样打造基金经理的人设。现如今一个个人设坍塌,真是眼看他起高楼、眼看他宴宾客、眼看他楼塌了。

比如医药女神,据说十年累计亏损 200 多亿,管理费却赚了 30 多亿,个人也实现了别野自由。有人说女神的基金阶段性是大赚的,在高点你不卖怪谁呢?对于普通人来说,买基金不就图个省心吗?买基金还要择时,那我还买基金干嘛?再说了,我要是有能力择时,我不就去股票市场追涨杀跌了吗。

我很早就和身边的人说,不要买基金。原因倒也不是我有什么先见之明,提前预见了今天的局面。虽然很看不惯基金公司玩流量搞饭圈化。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公募基金本身就存在天然的问题。

首先是基民和基金经理的利益不一致。用塔勒布的话说,就是“非对称风险”。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赚的是管理费,管理费只和基金规模有关,和基金收益是无关的。100亿的规模,基金公司就收 1、2亿管理费,1000 亿的规模,他们就能收10、20亿,而且是每年。那么为什么看上去他们也很在意收益率和排名呢?根本原因还是为了流量,促进销售。基民买基金的时候历史收益率和排名是很重要的决策依据。

问题在于,他们的收益率和排名都是阶段性的。有人做过统计,基金经理的年度排名呈现非常随机的分布。说白了,运气的成分很大。而一旦某年获得了金牛奖,这可能就可以拿来营销很多年。这和演员热衷拿奖差不多。今年你看到了“风越大鱼越贵”,就看到了很多广告代言,可是前几年你都不知道他是谁吧。基金经理一旦拿到金牛,他就会在大量基民面前曝光,获得流量,基金大卖,规模迅速增长。其实他的投资能力并没有变化,悲剧也就是注定的了。

搞人设,玩流量,做规模,赚管理费,这还算好的,毕竟合法合规。更可怕的是玩老鼠仓,拿这基民的钱给自己抬轿子。这类案例前两年也发生过。

这第一个原因就是利益不一致带来的道德风险。

再者,公募基金是有很多硬性的仓位限制的。就是说不管市场是什么情况,他都必须按照规定保持仓位,而且这个仓位要求并不低。你以为基金经理很专业,可以帮你追涨杀跌,现实是,很多时候他们只能装死。而且一旦市场行情不好,基民开始赎回,就会导致基金被迫在低位卖出,形成相互踩踏,一个和市场合力的下降螺旋就此产生,带崩整个市场,这也很多熊市最后一大跌的原因之一。

所以,什么养基、定投、只买不卖最后都会在一地鸡毛里收场。

当然,也不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,肯定还是有不少有职业道德和操守,又敬业热爱基金行业的基金经理的。就比如曾经有基金经理用各种隐晦的办法暗示基民赎回。因为法规限制和栖身基金公司,他们能做的也就这样了,至于能不能接收到信号,能不能破解出信息,那就看基民的造化了。

还有一个原因是选择困难。都说选股票难,要在现如今5000多支股票中选出几支来,确实挺难的。但是很少有基民想过,基金的数量可是远多过股票的,目前保守估计基金有超过 8000 多支。选股票还可以看看法律规定格式的财务报告,上市时间长的,甚至可以看出十几年的经营变化。选基金经理怎么选,就是那么几年的业绩表现和过往荣誉了。你肯定不会跟了解程度这么浅的人谈婚论嫁,为什么就愿意把辛苦攒的嫁妆给了他呢。

所以吧,投基金真是个又难,又高风险的事情。并不是说没有好基金,也不是没有好基金经理。只是,在现有的游戏规则下,找到他们太难了。不比买股票的难度和风险小。普通人,就不要买基金了。这里说的基金特指公募股票型基金。

宽基定投是很多被基金和股票伤了心的人以为的圣器,究竟是不是呢?以后再聊。